交通違規放任不管之影片?(高雄市正義路2011年6月~7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8qs5YX1tY
誰可以管、誰敢管、檢舉不被支持、違規處罰無法改善行為與問題、交通設施做了就可以改善交通?
所謂「違規」就是指違反「道路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其規則的目的就是在於規範駕駛人、行人之間的「遊戲規則」,若違反規則,秩序就會大亂,不但無助於紓解交通壅塞,反而增加車禍發生機率,因此「違規問題」之改善,才能降低車禍發生的數量,並可降低傷亡的嚴重性!
走動式管理之現況長期觀察,才能找出根本問題與原因
這是經過近一個月,在高雄市正義路利用行車紀錄器所錄下的違規片段,由長期觀察,同樣地段會有同樣違規,並顯示會違規的駕駛人,通常會犯同樣的違規行為,若不能加以了解與改善,未來我們的交通不但無法改善,並且會加速惡化!!!!
違規頻率高與車禍發生率成正比,這就是為什麼高雄是全國車禍最多的縣市,看看一個路段,一個違規駕駛人,再經過長期觀察調查,不難發現原因,但這些原因與問題,不曾看到有關單位用心與設法改善。
以高雄市交通設施,為了改善汽車右轉與機慢車的問題,開始普遍設置「右轉專用道」,以避免機慢車綠燈直行時會與汽車右轉衝突,因此該設置立意良好,但事實則可能相反!!!
對於新設施不盡完善應停止,應在周全配套與徹底落實下再進行
問題一:設置新設施未與交通管制、管理結合與落實
問題二:配套未盡周全
問題三:嚴重影響原來該路段店家與住家交通及生意
問題四:新的設施未考量實際駕駛人行為習慣,反而增加違規
問題五:增加守法與違規者之間的衝突
問題六:增加車禍機率(因為違規停車佔用整個車道,讓車輛在該路段增加變換車道機率,同時讓習慣靠右行駛之機慢車產生經驗上的衝突,車禍危險與違規當然增加)
問題會一再發生,看同樣路段就可得知,不能說駕駛人就是這樣,也不全然就認定違規人講不聽,相關問題欠缺整體考量與了解,終究是提不出更完善與理想的計畫更別說落實!!!
試問多少相關單位能夠每天去觀察問題,並將問題加以分類?
多少相關人員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交通相關問題上?
多少時間去現場看實際問題情況並個別分析原因?
是否針對同一連續違規駕駛人當成典型個案去研究如何改善?
是否先針對小範圍短時間將一個新的方案非常用心去調查、規劃與落實待找出成功模式與相關配套之後才逐步全面性實施(而非現有許多設施都還未成熟與完善就倉促施工,導致後續花更多倍的經費與人力去重修或重做,如地上標線重劃情形普遍,顯見規劃之初,根本像似紙上談兵,最後才會導致反彈與問題,不得不重劃設)
總之,問題真相需要花更多時間,實際到現場觀察一段時間(以附近居民的觀點、以路過駕駛人的觀點、以外地經過的路人觀點、以專業角度的觀點、以交通管制管理的觀點、以行為導正的觀點….等等)看似複雜,其實唯有如此才能根本找出問題,也唯有如此才能將「根本問題」一次徹底重新調查,再分階段擬定改善方案!
根本與改革方案:
交通設施、現場觀察與調查、後續管理,都是交通順暢與安全的重要部分,但交通參與的大眾,是交通更重要的另關鍵,若行為人過去從來沒有了解「交通安全規則」如何遵守?(目前大部分的駕駛人與行人其實對於交通規則是一知半解,這樣的情況顯然嚴重危害到交通管理與交通安全)
因此對於「大眾」(交通參與者、駕駛人、行人、管理者、規劃者…)皆應徹底了解「交通規則」,所以對於各種類型的人員,做不同的配套改善方案,如經常違規駕駛人,應施以「行為導正」,所謂行為導正並非強制其參加「道安講習班」(目前觀察來看,道安講習對於實際改善交通行為的成效實在太低,應另與心理及具有經驗的社會團體共同研究一套更好的行為改善方案,讓違規者樂意接受導正行為教育)…
另再針對「行為機制」研究,以阻斷不良行為繼續發生,同時「獎勵」好的行為與模範,讓遵守交通者可以獲得更多的方便與權益!(初期需要獎懲或導正教育,但實施一段時間後,所有行為與問題逐步改善,所以不會一直讓狀況停留在「獎懲、教育」等問題上)整體環境、遵守交通規則的文化逐步成熟之後,下一代,就會有更多良善與穩固的交通行為基礎….
相關資訊另於「車禍防治聯盟」分享與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