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聞-報導, 評論-省思

社會問題省思>解決社會問題,除了用「錢」還有哪些方法?

Submitted by on 2021/02/02 – 08:01

相關報導省思:
天下雜誌:90秒看真相/台灣低薪魔咒怎麼解?


「錢」是普遍被認定「有價值的東西」,但若只是思考「錢」,或想用「錢」來解決問題,就會導致整個結構的其他部分被忽略。

有時,問題仍需透過「整體診斷」方式,來確實了解問題的根源,然後再對症下藥。

「整體診斷」,可以確保根本解決問題,讓問題不會一再發生,若沒有找出病根,問題就會持續存在與發生。

 

若以廣告設計公司為例:
一般設計師在南部的薪水並不高,要求的設計品質也不像北部那麼高。
而以「設計供需結構」,可以包含:設計需求者(顧客:一些需要設計印刷的企業)、設計提供者(設計公司、印刷公司),以及設計後的廣告品是否能夠帶來消費者購買。

調整「廣告設計師的薪水」不是改善問題的根本,必須 思考整體的相互影響:
1.顧客對於廣告設計要求的品質、創意、效果,也就是設計的內容,經過印刷,產生了廣告海報、傳單等,然後再經過有效的「分發、投遞」,讓這些廣告物能夠有效傳遞給他們的潛在顧客。
2.如果「廣告設計或印刷或分發」無法有效傳遞到潛在顧客,或內容不夠吸引潛在消費者注意並引起購買意願,那麼就會影響廣告主的「產品銷售」,當然也就會降低對「廣告印刷」的需求,對廣告設計與派報,也就產生連鎖影響。
3.若單純只是調薪,增加廣告設計人員的薪水,而不去檢視整體的相互影響,就會導致「沒有競爭力的服務」,導致公司因此萎縮或倒閉,因此,要改善問題,就必須以「整體結構」來診斷思考,而非僅僅只是「提高薪水」或「提高報價」…..

 

另外「社團服務」除了募款,還有哪些重點需要思考:
1.社團雖非營利組織,但一樣有「產品」,那就是社團的「服務」。
2.社團服務績效(以關懷街友團體為例),若能幫助更多街友是否吃飽,那就必須提供餐點製作、轉送、待用餐等服務,然後確實送到街友手中。
3.若單只思考「錢」的問題,就會只是:購買餐點要花多少錢?要分配給多少人?反向思考只能做幾個便當,錢怎麼來?請人製作餐點與製作的食材需要花多少錢?
4.若跳脫「錢」的問題,來思考其他問題,就會有不一樣的行動與結果,例如:便當由誰來做(找廚師、懂得烹調的志工)、製作便當的食材怎麼來(找企業贊助或相關業者提供)、誰來送便當?誰來管理?怎麼管理與分配?
5.更進一步思考,滿足基本需求(吃飽),但不去同時準備提升街友的狀況,那麼每天提供的餐點,就會變成依賴(也就是「不工作,就可以吃到免費的餐點」),而街友的狀況卻不被要求改善。
6.更進一步行動,有效結合相關團體,讓街友逐步改善狀況,也就是先求溫飽,再談街友的心靈輔導提升,然後再求街友能夠自立,然後能夠工作,甚至對社會有所貢獻。
7.當一個關懷街友的團體,能做到以上提及的部分,就能夠獲得社會更多支持與認同,也就自然能夠獲得更多捐款與資源,但更重要的是,街友能夠不再依賴社會救濟,而且最後能夠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PS.不一定花大錢,才能把事情做好!若能用心,提前準備,並邀請有經驗與能力的人共同參與,是有機會把活動辦得更精彩,這樣就能獲得更多人的肯定,甚至連顧問與各界都會稱讚,並且主動贊助,以幫助類似活動能持續舉辦下去。(反之,若先不用心把活動辦好,而只是想要顧問或各界贊助,恐怕適得其反~)

 


不能只想用「錢」來解決問題~
過去參與許多社團活動,最令人佩服的就是柯理事長…「如何節省經費,把事做好」
 
節省經費固然重要,但可能因小失大,日後反而花更多錢去彌補。(看到許多工程,原本撿到便宜,沒想到工程出包,日後花更多錢,使得完工後,不但問題接二連三,根本是花更多錢還沒辦法解決~)
 
因此,任何問題的考量,絕對不能只思考「錢」,而必須同時提升相關方面,確保完善與後續影響,否則,以為撿到便宜,事後反而令人更頭大。
 
然而,若把「事情」交給一個沒經驗的人,一樣出問題。
因為一個缺乏經驗的人,不但沒辦法把事做好,因此整個組織跟著混亂(例如:文書人員把重要的文字打錯、會計把錢算錯),再加上組織缺乏管理、檢視、學習等能力,就會讓組織無法產生績效,甚至變成負擔….
 
但誰來改善社團的狀況與問題?還是旁觀,等著問題發生?
因此,我們需要「企業醫生、社團醫生」來診斷,並且提供後續輔導等機制,好讓當今許多社團問題,能夠有效被改善。
 
PS.當今並沒有完善的診斷與後續輔導體制,當然也就沒有這樣的組織,而思考如何提升舊體制與組織,才能期待進一步根本的改革~
 

 

文/陳站長 20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