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路樹 早鳥暗光鳥一起來」的新聞省思

政府的運作,需要全民的參與~
「政府」不是公務人員的,是全民的~

許多重大災害,不乏一些熱心人士的參與,才能在最短時間之內獲得恢復~
從本件新聞可以看到,社會問題不是政府的問題,應透過平時就加以培育及運作的社會服務機能(社團或社會活動等形式),這樣才能在重大災害發生時,發揮及時的力量與默契~

過去的經驗分享:
過去參與社團,提議由志工自主管理與舉辦活動,避免任何活動皆須社工監督才能運作的形式規範~
由於社工的工作量龐大,在組織設計時,志工團就是要協助社工減輕負擔,也就是志工功能經由設計後,加以培訓就能處理許多社工基礎工作,這就是「組織效率」;反之,志工團不能自主運作,反而變成了社工的負擔,那麼成立的志工團就失去創立的初衷與意義~
PS:負責管理的社工並不一定具備「志工組織設計、管理與運作績效」的能力,因此要把志工團分配給社工,應先考量社工是否有「組織管理」的經驗,若缺乏這樣的經驗,那麼志工團就難以發揮最大效能~而這個部分,「志工銀行」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概念,我想是否也可以創辦「社工銀行」,這樣社工也能去選擇充電技能與資源,讓社工服務更加有效率~

同樣地,社會大眾其實都是政府運作的基本人力資源,並且透過全民參與,才能更加拉近彼此力量,因此著力於社會基礎建設的力量,就是讓全民參與~

階段性的示範與逐步擴展:
透過一些服務優質的社團或社區組織,能夠作為計畫的基礎,也就是透過現有的眾多社團,重新再造,即可達到社區總體營造與社會改革的階段性目標~

因此,我們需要更多政府相關單位的人員,積極參納入社會資源(所以政府可用來施政的資源不是只有預算,還有更多免費或有意義的資源)~

當政府相關單位與社會(大眾)資源逐漸建立與聯繫,並且逐漸變成常態性運作,這樣大眾就不再只是在假日只顧自己的休閒玩樂,而是做一些更有意義的活動~

具備相關經驗的團體,例如「志工銀行」(志願服務協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文/陳站長 2015.08.20

menu
網路雜誌